|
楼主 |
发表于 2006 年 2 月 20 日 13: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人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兰芳共和国
今天的中国很少有人知道,在19世纪,东南亚曾经出现过一个华人建立的现代共和国家----兰芳共和国,前后共存在100多年,后来被荷兰人消灭。% j! n# n$ v8 F" m( g
/ b# B; i% w! {8 O2 a2 W9 U" H2 }
220多年前,在世界第三大岛----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印度尼西亚人对婆罗洲的称呼,今约有三分之二为印尼领土)西部,诞生了一个华人建立起来的小国家“兰芳共和国”。它的开国元首是中国广东省梅县石扇堡人罗芳伯。/ V+ ?6 Q& c; Y* l; C4 I
v' e; T& x% m
很早的时候,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很多华人来到加里曼丹岛谋生。他们大都集中在该岛西部的沿海城市坤甸一带打工。有的在农村种植水稻、椰子、咖啡、胡椒,有的则在山区开采石油和煤炭。0 }9 n" M$ O- ~0 Q0 v8 E8 H
' a$ Q% K4 v8 |, t3 I 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由于路途遥远,他们得不到祖国的关心和照应,所以被乾隆皇帝称为“天朝弃民”。为了生活,他们需要团结互助,于是组织了不少“同乡会”之类的组织。后来,这些组织联合起来,成立了以东津为首都的兰芳共和国。罗芳伯因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出众的组织才能,在坤甸一带华人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所以被各地搞同乡会的人推举为领袖,于1776年建立了“兰芳大统制共和国”,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罗芳伯参照西方国家的一些法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国家有国防部,但没有常设军队,而是全民皆兵,平时分散各地搞生产,战时集中起来御敌。地方分省、府、县三级,由各级公民投票选举出当地行政机关的负责人。罗芳伯当了19年的国家元首,于1795年病逝。随后,由全国公民选出江戊伯继任国家元首。此后还有7人先后担任过这个职务。1886年,这个在异域建立起来的华人小国,遭到荷兰殖民主义侵略军的进攻。兰芳共和国全体民众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终因武器太差而遭到失败,这个华人小国也不幸灭亡。“兰芳”共存在了110年。$ q' ]3 k8 p: q% c( z l" l, R
' c' s! U* |3 l" R! c- j
兰芳国的历史
1 Z7 C% C5 x( T5 K4 y, Y+ A: m ]$ v
历史上在南洋海岛上(西婆罗洲)曾经存在了110年的兰芳共和国,就是我国新兴的市民阶级(资产阶级)在国内发展受阻的情况下,在国外建立的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1776年建立,1886年被荷兰侵略者消灭。参见吕振羽著的《简明中国通史》第15章第927—932页;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材:《中国古代史讲义》下册第34章第496—497页)。2 N; f9 L# c) u5 `% @8 d3 U
( w% D2 h ]- q
当时在东南亚建立的华人国家不仅是“兰芳共和国”一个,还有其它几个国家:4 ^$ n# `2 D8 D4 c' Q, Y
8 N! [: r: T3 d
广东省人吴元盛,在婆罗洲北部建立戴燕王国,自任国王,王位世袭,立国百余年。于十九世纪亡于荷兰;% E. T0 @3 p- D# X
1 F9 O# n( F) T4 [, z- f; `6 }
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在安波那岛(纳土纳岛)建立没有特定名号的王国,自任国王。十九世纪张杰绪逝世,内部发生纷争,王国瓦解;/ X+ S) S, w; ^# B, c, e
! x2 u" C1 I0 R' h2 j! S& L; C5 C
福建省人吴阳,在马来半岛建立另一个没有特定名称的王国。于十九世纪被向东扩张的英国消灭;
! Y3 m, ?9 Q+ T$ `$ U7 y l2 N: q, d Q; A- ?6 j
还有暹罗王国的开国国王郑昭;三佛齐国王张琏(广东饶平人);婆罗国王某(福建人);爪哇顺塔国王某(广东潮州人)……
* m+ t$ ~: }7 o( }% Q
& Y/ p8 X* [5 ]" C( J 以上华人国家均于十九世纪亡于西方殖民者对东南亚的侵略狂潮中。* I) Y3 F; T, c- G& B5 d3 W
1 e0 R, @8 n \7 Z& h$ ]4 N. _5 e) o 大家可以在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中找到对这些国家的简单记载。
" Y$ Q3 {- `! F5 J: `( Z5 [" e7 K! |7 k' v9 c! @9 f
兰芳国位于东南亚西婆罗洲(今印度尼西亚一带),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6年),灭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6年),立国时间达110年。创始人为广东人罗芳伯。
4 p' H# s+ ~; x5 ^6 W
, S' n$ M2 F; J" X' i! G7 P6 E0 a4 n 这个由华人建立的国家制度很特殊。在当地华人圈内,首领称为大唐总长(或者大总制),面对当地土著居民则称王。首领的传承不是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式的家族世袭制,而是类似于民主选举和禅让的形式,首任大总长罗芳伯逝世时,公推江戊伯继任,先后五传,最后刘台二,故被人称为共和国。至于“国之大事,皆咨决众议而行”,也有似于议会制。
1 P- y' I) B7 m5 @0 t/ L( k8 X, i ^, B) ~, u
以前读过这则记载,感觉很奇怪。经受了几千年帝制传统熏陶的华人,到海外后为什么会建立起一个共和制的国家?其建国仅比美国晚一年,当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美国的新风尚根本不可能波及东南亚。1 ^/ }" ~: n9 W3 `; c2 b, \1 v4 o
' D; P3 w1 l3 u7 ^
所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哈哈,罗芳伯这群人,建立起一个共和国,也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他们不可能主动放弃称王称帝的美梦,既然没有这样做,那就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
7 N/ H6 i% x9 c( u4 i0 s: r/ G6 b4 k$ N- @( K6 |
强大的大清帝国对他们的影响
, u1 p# X A7 ?0 \( q. y
- Y! \& z- f/ Z' ~ 罗芳伯这些人,都是大清国的平民百姓,因为在故乡太穷,不得已下了南洋。虽然飘泊海外,但仍然是大清皇帝的子民,祖宗坟墓祠堂,以及亲友家眷,都在国内。他们如果自立为王,对清朝皇帝来说,仍然属于反叛。抄家挖坟毁祠堂的事皇帝是干得出来的,甚至还会派兵出海,进行征伐。所以,罗芳伯他们不敢自立为王。' e" Y, i- n% l# Z: `: \
3 n8 z; g$ a5 }: i 事实上,罗芳伯建立兰芳国后,在华人圈里根本不敢称为国,只能称为兰芳公司,或者兰芳大总长。这当然有害怕告发的原因在内。
3 G5 m* ], H5 z- K$ C6 A1 H
7 @3 ^; B2 y; }: k7 r( W- c7 G 后来,他们还曾经遣使回国,觐见皇帝,请求称藩,想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大清的版图,或者变成藩属国家。意思是,我不敢自立为王,但朝廷下令封一个王总可以吧。但这件事没有结果,有可能是使者没见到皇帝,也有可能是清朝皇帝不予受理,根本不理睬这些天朝弃民,或者根本不能容忍南方的汉人在海外建个国家。
; ~& A8 w% q/ R5 M7 J: K& _
6 e3 Z) g( u5 I# h( K 这一条属于外部原因,只要清朝皇帝不允许,兰芳国就不可能变成王国。; j- l: [6 w- Q' Z5 ?/ {
, p6 l& K0 w! m# o# t& q/ L. {
罗芳伯等人自身的原因?5 N9 }: l1 j% O0 s; k8 {6 _8 Z8 B
' M1 V, r$ w$ i; T9 ]0 O 罗芳伯在中国国内,也是一个平民百姓,没有任何特殊身份。到海外后,因为他才能过人,所以被大家推为首领。带领众多海外华人,谋求共同的利益。后来因为华人势力太大了,有好几万,当地土著居民也归附了好几十万,他们帮助浡泥王平了叛,浡泥王看华人的势力已成,不得已拱手让位。兰芳国能建立起来,主要还是华人群体实力很强的缘故。( ]' Y$ i$ e& O9 s8 H4 q
7 w. X/ u: |, U
罗芳伯是华人势力的代表,是由华人们推选出来的。除了个人能力之外,在华人圈内并不具备绝对的优势。也就是说,大家能一起推选他,也能够一起废了他。所以,罗芳伯敢于向土著居民称王,但不敢在华人面前称王。) D r4 F' w/ y- h; F
" h; \4 \* X" Y) G6 q0 s* ~ 当然,要在华人堆里称王,也不是没有办法。纵观中国历史,历代权臣篡位,除了编造自己是真龙天子的神话外,主要就是清除异己势力。4 Q7 G+ y0 n$ V& N
& k/ [* p! K0 e( Y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兰芳国内的三万多华人之中,应当有一大批是小家小户或者孤单一人,没有实力,靠依附大家族为生的人。另外还应当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乃至十几个实力较强的大家族,罗芳伯、江戊伯、刘台二等,应当就是这几个大家族中的代表人物。+ g* g+ E: _) q* u
O0 u$ h4 h: Z0 w2 o9 K7 U 罗芳伯如果要自己称王,那就得消灭或者削弱其它几个大家族的实力,使罗家成为唯一的大族。这样,别人不听话也不行了,把王位传给自己儿子别人也不敢提意见了。
7 f! W+ I3 l1 p. g/ b
# s# T7 K o8 `7 R9 i 要消灭或削弱其它大家族,除了打仗动刀子杀人,别无良法。但是,华人在当地只有三万人,归附的土人却有二十万,再加上浡泥王的原有势力,周边其它土著居民,其它国家的势力,这些土著势力加到一起,要比华人大得多,华人全靠其先进的科技文化以及团结一致,组织得力方才能够称强。如果华人内讧,大家争天下,那就会让渔翁得利,受损失的只能是华人。3 K* g* |9 `/ _7 Y2 ]) f% N
* k' [# d: V# G* W9 a
所以,罗芳伯、江戊伯、刘台二这些华人大家族中的代表人物,不敢为了称王而起内讧。* k5 r! O3 T1 z. ]$ D3 s* G8 p
' d) r2 g% x- ^0 v) j% S 当然,我们把人想得太坏了。从记载上看,罗芳伯是个道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但是,历史上道德高尚的人很多,一旦到了特殊位置,变坏也是非常容易的。罗芳伯没有变坏,是时势不允许,他没有那个条件。
% V% W* m! a3 u. z' x% d7 @5 ]6 I# C+ B7 Z6 Q. ~, B& u1 H
“罗芳伯之旅”追思华裔历史名人) _- K# [4 M; h$ P! s: G& z4 H4 j
/ |* C$ M4 M: ~
中国闽西归侨作家张永和、张开源新著长篇传记《罗芳伯传》,最近由印尼和平书局出版社出版,在东南亚华人社会产生较大反响。亚细安(东南亚)客属联合总会于4月19日至26日组织百名专家学者和乡贤组成宣讲团,在印尼山口洋市、东马来西亚古晋市和沦莱斯里巴加市举办宣讲、研讨论坛,巡回千里,追思历史名人,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罗芳伯之旅”。
9 y; x, U- L$ ?2 J. Z; T" H1 r8 l- e- O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专家学者在发言中认为,《罗芳伯传》史料丰富,笔触生动,情节曲折,再现了广东梅县客家子弟罗芳伯和一群热血客家青年,于1772年5月移居婆罗洲(现印尼西加里曼丹岛),与当地苏丹和各族民众并肩兴业,发展经济,并于1776年创立共和体制的历史画卷。
9 E; ~7 G) L) _9 s
Q7 }! C; E2 `# f5 X/ \; p 亚细安客属联合总会会长吴能彬博士说,经海内外专家学者多次考察证实,罗芳伯于乾隆3年即公元1738年出生于广东梅县石扇堡。在坤甸建城(1771年)的次年,即1772年5月,罗芳伯与一批热血客家青年漂洋过海,从乌石海边登上婆罗洲(今西加里曼丹岛)。当时,岛上社会治安极为混乱,土匪横行,海盗称霸,烧杀抢夺,无恶不作,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罗芳伯与当地皇族婆罗洲苏丹结为兄弟,团结战斗,带领福建、广东籍华人和各族民众,平定内乱,镇压首恶,励行法治,声望如日中天。
# `2 a0 Q0 {6 r
3 [ b: @; G0 R 在军事上夺得胜利的同时,罗芳伯目睹民众生活困苦,日缺三餐,夜无居处,心中十分不安。他随即着手组建“采金公司”,开发当地丰富的金矿资源,推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 [- P' @( K' @. T+ P
( y& ]: b% s( ~# x# g J. a) [ 罗芳伯并未陶醉在欢呼声中,他以特有的政治天才,推行民主政权建设,于1776年创立共和体制,定名为“兰芳大总制共和国”,在世界诸国堪称第一,比华盛顿1787年当选为首任总统并实现联邦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共和体制还早11年。1 `& b$ W# A# d
/ r5 \7 _$ T2 T* X( B 山口洋市市长阿旺•伊斯哈博士指出,罗芳伯的施政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他重视教育,关心人才,努力发展经济,赢得人心,也赢得划时代的成功。与会代表当场捐赠款,协助当地发展教育事业,扶持260名华人贫困子弟升学。
) Q; K! y; H, g; Q! N8 e( o7 N
$ j+ ?/ s( w7 b* D. ]6 |9 l- y 许多学者赞扬罗芳伯生前十分关注中华统一大业,心系家乡建设。; i+ i1 f" x% l9 }) u w) c
6 z, N" Y/ }6 _6 n' r6 `$ \
据悉,20世纪30年代,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著《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在近代史学术界影响重大,如今《罗芳伯传》出版,进一步丰富了客家历史文化研究的内涵和中国移民的史料。, l# I5 V0 r# r* z$ x
+ H% v _1 M: O4 I m 在印度尼西亚历史上著名的兰芳共和国,刘姓华人就曾担任第四届、八届、九届大总制,他们分别是刘台二、刘亮官、刘鼎,都有是祖籍广东梅县的客家籍刘姓华人。
* i5 O2 j8 N: [" S0 O- f' t) a+ A) | K- c0 X
兰芳共和国见于国史的时候不多,只知道几百年前中国人在现在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搞了个共和国,往往相信那时中国全民热爱君主,君主制度更是天经地义,偏偏华侨在17世纪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合众式样的国家。如果仅仅对中华民族有这么一点了解的外国人,你要认为中国人的天性是自由平等。由于史料的原因,我们无法知道罗芳伯搞的是自由平等的现代政治,还是不堪入目的帮会统治,或者自由平等与帮会政治兼而有之,就象20世纪初期的芝加哥。不管怎样,从中国人的功业来研究共和体制,是不容易得出结论的,他很快就会淹没在一大片和共和无关的中国传统思潮当中去,中国人的兰芳共和国使人对一个种族是易于共和或易于帝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w; F9 \. N" [# z* L- |
- z9 W: n5 J8 J, h7 ^ 当时荷兰人一直有顾虑,不敢全面占领,怕同文同种的中国干预,但清廷统治下的中国当时已经摇摇欲坠,捉襟见肘,根本顾不上,也不把他们当自己人,结果荷兰人后来才放大胆子把该国彻底灭掉,这件事对后来南洋华人的心态,可能有某种影响。# x4 ]8 [: Y" b4 z* D' d3 Q2 n! p
+ L( L8 x4 }) D 1. 当时应该为一海外华人社区。/ ~9 ]$ d1 F- k. {2 o. D# R
2、发展水平远高于附近其它异族。$ S. k( F) Q7 Y4 w
3、大统制为其最高头领。
7 U1 P+ L8 |2 i2 D! _6 @ 4、当地似乎实行颇为民主的推选制度。( K; P9 `- i- r" A/ S5 l' X+ y
5、全民皆兵。
5 W% n: e0 K' N6 g. k 6、“共和国”似为荷兰人对他们的称呼(就这一行政管理、地域、经济文化来看,称为共和国似很恰当。+ b% p( [3 E$ w! o" x" w
7、该社区的独立性后为为荷兰人所夺,并入荷兰殖民地。) u& p2 s, A7 t5 U! `! f+ U
6 _7 m8 Q9 `. K
观点:7 d' C/ `2 V8 p$ t
1、兰芳共和国证明:以汉族为主的群体和社区能够创造并实现西方人也认可的民主体制。8 b& g7 z% g% T4 d
2、兰芳生不逢时,面对强大的西方入侵者,又得不到故土的支持,是以败。
9 i* ]3 j1 C& C+ X 3、兰芳被灭,便海外华人数百年来似苦海飘蓬,无处安身立业,竟屡为海岛蛮夷所凌。
, q" v7 m8 Y7 h6 v% I9 S, L 4、兰芳被灭,也使东南亚华人在建国与民主方面的探索为兵火所灭。
$ c: m. J9 w }; L( X3 o3 a% p, q/ Z3 b0 d& }' S! Z
设想:2 H9 S# I' f0 }5 h( g6 k3 k
1、若兰芳仍在,则华人国家当有一完全不同的行政及管理方式,可为其故土所鉴。; Q" C9 x0 ]5 u. Y
2、若兰芳仍在,则南海诸岛全在华人掌中。$ J; k4 f) S$ c4 F7 i# a4 I
3、若兰芳仍在,则东南亚排华,侮华势力当不敢轻动。 |
|